2025年4月18-19 日,第十六届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省滕州市工人文化宫盛大召开。来自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的领导专家,以及国内外薯类行业代表、企业负责人等 300 余人齐聚一堂,共谋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本届大会聚焦种业创新、加工技术突破与全产业链升级,为“中国马铃薯之乡”注入新动能。

院士报告:破解主食化难题,端牢“中国饭碗”
开幕式上,深圳大学食品科学与加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教授以《彻底端牢中国饭碗和马铃薯创新加工》为题发表主题报告,深入阐述了将鲜薯直接加工为干燥米、面条等重组形态的核心技术原理。该技术通过优化马铃薯淀粉结构重组工艺,成功解决了当前我国马铃薯主食化进程中成本高、口感差、规模化生产难等痛点,为马铃薯从“菜篮子”转向“主食化”提供了颠覆性解决方案。吴奇强调,该技术不仅拓宽马铃薯消费场景,更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产学研合作签约:土豆米生产线将落地滕州
大会现场,吴奇院士代表的整素食品加工和研究(深圳)有限公司与山东野森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协议,计划在滕州建设土豆米生产线。该项目将充分利用滕州地区马铃薯两季种植以及集散地特点、依托吴奇团队专有技术,生产“土豆米”等创新产品,助力滕州从“鲜薯输出大市”向“高附加值加工中心”转型。

现场考察: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升级
会后,吴奇院士一行深入界河镇马铃薯种植基地,实地观摩“滕育 1 号”“界星 1 号”等自主品种示范田,对当地“两薯一粮”高效种植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在山东野森林公司董事长王延力陪同下,院士团队还考察了东谷面粉生产线,并现场规划未来“土豆米”厂房布局。在滕州市委副书记程亮、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建桥协调下,吴奇院士还就共同开发鲜榨土豆汁产品链,与山东美果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广亮商谈合作意向。这一合作有望推动滕州形成从鲜薯到主食、饮品的多元化产品矩阵。

初心如磐:院士眼中的“星辰大海”
从主题报告到签约洽谈,吴奇院士始终强调科研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是我们永恒的‘星辰大海’。”院士团队的技术转化路径,正与滕州“打造全国马铃薯产业高地”的目标深度契合。
